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

free <---> talk

然後我到了這裡



是現在你尚未認識的我



我也不曉得這是什麼狀態









不過現在我想談的是關於選擇這件事



我一直想相信身為人 是有所選擇的



除了不能選擇家庭 不能選擇性別 這些先天條件外



不過 對於未來的選擇呢



今年 從寒假開始



每天我的睡眠時間介於2到4小時間 但這不包括失眠



醒來要做的事都跟 施工 上工 畫施工圖 估價 採買 處理材料廢料脫離不了關係



我相信這是跟前一個選擇有關的



那就是我在這裡 這個學校 這個系 還有這個主修



所以我不能選擇我下午能上什麼課 我必須在工廠裡帶工 週一到週五 週末彈性加CALL



加退選時我也在工廠裡選那些還有名額的課 其實我不清楚我還能有哪一種選擇



這也和不只四年的大學學費有關 和畢業有關 和出社會時需要的那張文憑有關



可以選擇 但沒法後悔的



到最後其實我發現 這是一種拉鋸 一種平衡



我為了唸設計 學實作來了這裡



卻選擇做為技術人員 然後我開始不斷的想著書書書書書



但事實上 我這段時間內說過的話比我中學六年還多



然後距離外面的社會還有我自己的腦袋都還很遙遠



確實我在學習 但不是學校本來要給我的那些



我想我確實作了選擇 一種在限制底下的選擇



還不夠好 我只能在同一個地方使用我的身體 所以我選擇對工廠裡我的組員們負責



而不是對我畢業所需的制度負責 也不是對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負責









昨天 在換景的空檔間 看了最近某期的天下雜誌



主題是關於台灣工業如何藉由設計力翻身



這東西很有趣 不過這是已知的部分 所以先跳過



再來是有關於消費 以及如何使顧客消費



裡面提到了現今顧客對消費的困惑 解決的方式



如何創造品牌吸引力 如何去拉開商品與眾多商品的獨特性差異性



再到培養 引薦 維持 甚至讓顧客只有在消費這個品牌時得到VIP級的喜悅



企業在作的 獨立廠牌在作的 創意市集在作的



美學觀 品味 思考邏輯 都在這個機制中影響著未來的世代



那麼 如果健康生活 形象 都要消費得來



哪些是無需消費 能自由選擇的呢?







關於選擇的信仰



我的結論仍然在現實生活中 被考驗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